2021全球企業市值的洗牌與分析

Alan Yang
Sep 29, 2021

--

依據最新的報導,如下圖,2021的全球企業市值排行,撇除科技服務相關類股,只剩下Saudi Aramco (石油)和 Berkshire Hathaway(投資控股),而原本佔據 2/10 的中國企業:騰訊和阿里巴巴,因為「政策」問題,被迫退出前十。

有趣的是,雖然半導體產業供不應求,讓台積電今年市值上升了15%,但是三星卻掉了14%,或許意味著半導體產業的代工生意還是很競爭,也或許是三星家大業大,整體表現被半導體代工以外到事業體拖累。至於排名直直落的Intel,就看IDM+Outsourcing+Foundry三頭並進的2024大戰略是否能提供一些成長動能了。

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., Limited (a.k.a. CATL 寧德時代),今年市值成長了46%,可說是電動車概念收穫巨大的一檔,而同樣概念的BYD,市值也是從去年 9/3 的13.83B暴衝到今年 9/7 的100.86B,足足成長了629%。

也就是說,如果市值成長幅度會說話,那未來的趨勢,除了大者恆大的FAAMG,很大概率會是半導體和電動車。而今年中開始被大家視為燙手山芋的中概股(e.g., 拋售再拋售的ARK),或許只剩下電動車(尤其是電池)有機會延續成長幅度,其他例如百度、京東、騰訊、茅台、阿里、滴滴、拼多多等,都存在顯著的政策不確定因素。至於華為、中興和小米,雖然中國政策支持但國際有雜音,在5G基地台建設和手機發展上,明顯已經被國際隊選邊站了,成長幅度有限。

Source: QUICK FactSet

不過,有鑑於最近的越演越烈限電政策,原本因為恆生指數跳水,躍上話題主流的恆大破產事件已被市場淡化,轉而朝向因為澳洲煤礦禁運導致的火力發電成本上昂,2021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後,引發的供電不足問題,而這其中又以作為華北供電主力的東北三省災情最為嚴重。

能耗雙控碳中和的宏遠目標掐住了中國企業的命脈,一旦「有序用電」成為新常態,中概股企業發展勢必受限,「2030 年碳達峰、2060 年碳中和」的雙碳目標可謂不可承受之重。由此可以發現中澳大國博弈的情況,從2020年底的外交紛爭、紅酒關稅到煤礦禁運,其衍伸的骨牌效應竟是如此巨大,最終演變成因分區限電政策不公平,進而掀開中國長期地方發展不均的問題,或許也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。

https://technews.tw/2021/09/29/chinas-electricity-rationing-order-various-provinces-and-localities-respond-to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usinessDigest.io/posts/1039813840163601

然而回到中概股未來主流的預測上,電池龍頭的CATL和BYD,抑或是電動車發展領先集團的NIO、XPEV、SGWA和Li,雖然他們走對了《中國製造2025》、《新能源汽車下鄉》和《碳中和2060》的大道,但遇上了因進口政策產生內部矛盾的限電問題,電動車產業還能蓬勃發展嗎?如果冬天都沒電取暖了,有序用電變成企業和民生的新日常,大家還有餘裕幫新能源車充電嗎?

總結上述,當騰訊和阿里巴巴雙雙掉出全球市值排行前十名之時,或許已可視為中概股群體危機的警訊。近期中國的經濟發展,從法規監管問題來看,有影視媒體、補教業、電競、阿里巴巴、滴滴打車、支付寶和比特幣等;從省府不合理KPI競爭導致企業超額補貼、超額舉債、過分擴張來看,有紫光、武漢弘芯、恆大、富力地產等。當中概股的灰犀牛快變成水牛群時,是否會減緩內需消費動能和加速外資撤離,是值得關注的重點。我認為如果不確定因素大於可承擔之風險,即便某些中概股正在成長的勢頭上,或許停看聽,空手觀望會比較安全,畢竟哪一個散戶能像木頭姐(Cathie Wood)一樣,不講武德的說建倉就建倉,說出清就出清,彷彿上個月高舉高打的中概股已是十年前的過往雲煙一樣。(笑)

高盛:中國地方隱性債務已超過GDP的一半

--

--

Alan Yang
Alan Yang

Written by Alan Yang

"Stay hungry. Stay foolish."

No responses yet